大骗子郭伟是如何成为“首席科学家”的?校方
- 编辑:皇冠APP官方下载 -大骗子郭伟是如何成为“首席科学家”的?校方
大骗子郭伟是如何成为“首席科学家”的?校方:我们也是受害者!学生:他还没上课。入学要求女生优先并有归属感。
近日,江苏科技大学原首席科学家、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原教授郭伟被指学术简历造假,引发广泛关注。江苏科技大学原首席科学家、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原教授郭伟被指学术简历造假。 11月18日,江苏科技大学官方微博发布情况通报。报道称,今年9月,学校接到举报称我校教师郭某涉嫌学术诬告。对此高度重视并刻不容缓立即启动调查程序。经调查取证,认定郭某犯有严重学术诬告罪。按规定与郭老师签订了聘用协议,并对其师生团队进行了妥善安排。同时,学校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,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。学校深刻认识到郭介绍过程中存在材料评估不严等问题,将严肃追究责任,并举一反三,杜绝问题发生。江苏科技大学发布通报。图/微博官方学生:从未上过课,入学要求严,女生优先。据界面新闻报道,郭教授唯一的医生林初(化名)听后问道郭被曝光,“我一个普通学生都能发现问题,别人就找不到?”他甚至怀疑学校有人在评估招聘人才时“放水”。从2024年9月入学到2025年3月退学,林初在江苏科技大学待了半年时间。林初是郭的第一位博士生,和他同年进来的还有一位女硕士生。据林初了解,郭伟作为2023年国家级创新人才引进到校园,培养了两(4)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。由于学生们不明白这一点,2023年,郭只分配了其他老师的两个硕士学位。很快,两名学生因为参加“联合培养”项目而去了其他大学。所以事实上,只有林初和他的妹妹才算得上郭重视的学生。 2024年双选会之前,郭让林初给自己做一个PPT。除了个人简介和成就展示之外,郭还在页面上额外添加了三个进入条件。他们是:有服从意识;例如科学研究和研究;更喜欢女孩。在林初看来,这是“一堆无理要求”,“尤其是最后一个,原来是因为女生不来,男生不来”。林初说,郭总是表现出一种优越感,总喜欢表现出自己“多么了不起”。比如,他有时会故意提到在某期刊上发表重要论文的人是他的师弟。他还表示,他认识某位主编,并承诺,如果学生想发表文章,他可以“一个电话就搞定”。郭老师喜欢被学生们称为“郭教授”。开学第一天,林初就被告知要“有礼貌”、“尊重老师”。林初对郭的深深怀疑来了从一张纸上。让林初惊讶的是,文章中竟然有作者郭的彩色照片。 “这显然不是郭教授。”从那时起,他更加坚定了要证实我之前的一些预言的决心。林初承认,他对郭的怀疑是从入学第二个月开始的。现在在他眼里,“郭教授就是一个普通的骗子,一个魔术师。”在林初的印象中,郭说起自己的职业时,并不像一个医生的导师。 “就像两个人谈论电动自行车,专业人士肯定会检查它的性能、电池电量等。但郭教授只是谈论它的颜色和描述它的外观。在林初看来,郭教授并没有培养他去做科学研究的意思。我不知道他是否害怕暴露,但他总是停下来,让我自己看书。”此外,郭教授的研究团队不仅仅是实验室或设备。至少在林初退学之前,郭教授的研究团队不仅仅是实验室,也不仅仅是设备。学校里,他只是综合实验室的一个职位。郭教授的事件引起热议后,有网友提出疑问——如果郭教授只有高中学历,为什么他的学生在课堂上就分不清区别呢?林初道:“郭教授没上过课。”他指出,学校原本安排郭先生为硕士生选修两门课程,但他因没有时间而拒绝了。 ” 在江苏科技大学的半年时间里,林初几乎每天都在工作,他负责为郭报销,“一周五天中有三天是来找我报销的。二是要帮他选择投稿表达、制作PPT、打印材料等。也正是因为这笔费用,林初掌握了郭费用的大量证据。他指出,郭支付的部分费用包括为自己制作宣传报道的费用、出场费用等。在一些书中担任主编或副主编,并且“也有不存在的实验经费”。一张日期为2024年10月的发票显示,包括“检测费”在内的名为“研发和技术服务”的4项费用总计4.8万元。但林初却表示,郭从来没有做过这些实验。书籍的费用实际上是郭自己的出版费用。实验基金发票。照片由林楚提供。 2025年2月寒假结束后,林初为没有人聘请他做科研而苦恼,于是他向学院领导表达了自己的“不满”。他得到的解决办法是更换导师。林楚想了想,还是拒绝了这个方案。 “郭教授不喜欢‘青椒’,我怕老师保护不了我。” 2025年3月,林初从江苏科技大学退学。学校:他可能会使用别人的作品。学校也是受害者。根据公开资料显示,郭先生曾任江苏科技大学首席科学家、国家重大人才工程A类创新人才、美国金属材料学会杰出科学家。长期专注于纳米结构材料、亚稳态材料、高性能材料等切削领域研究,发表SCI论文180余篇。 《中国新闻周刊》从江苏科技大学科技处官网获悉,学校将于2024年1月启动第一批“首席科学家工程”岗位选拔。根据《江苏科技大学“首席科学家工程”实施办法(试行(试行)》),首席科学家工程分为“首席科学家”、“首席青年”三个岗位类别。科学家”和“首席教授”。学校有自己的科研ch团队,工作期间可引进专职科研教师6名,招聘科研助理1名。首席科学家的聘任采取学校直接聘任和选拔聘任两种形式。江苏科技大学科技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《中国新闻周刊》,郭先生担任首席科学家是选拔任命。 《实施办法》显示,学校将下发选拔通知书进行选拔任用。根据团队申请,人力资源部会同研究院审核条件,组织专家评审,报校长办公会议讨论决定。郭老师的学术材料为何能通过审核?该工作人员回应《中国新闻周刊》:“郭和国内很多科学家同名,当时他可能用了别人的成果,学校也被中国新闻周刊工作人员向《新闻周刊》透露,目前网上有关郭文贵“在学术评审过程中举报被抓”的传言是不实的。“学术水平很高,我们学校的老师没有资格参与学术评估。”记者进一步询问郭文贵被举报的原因,该工作人员表示不知道。该工作人员还否认了郭文贵挪用大量科研经费的传闻。“科研经费是不是一次性收到,而是分阶段发放。很多科研经费还在账上,不再像网上流传的那样拿上百万了。”成为江苏科技大学首席科学家需要什么条件?《实施办法》显示,首席科学家必须具有正高级职称,同时满足以下条件之一:学术水平两院院士,发达国家科学院院士(全日制引进,每年至少在校学习6个月);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获得者、长江学院表彰教授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;首次获得科学及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及以上成果;主持国家基金重大/重点项目(国家拨款不少于80万元);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主持人(国家拨款不少于800万元)。薪酬方面,“首席科学家工程”各岗位负责人经选拔后可选择年薪制。首席科学家职位年薪参照《江苏科技大学高层次人才薪酬管理方案》执行。与此同时,学校为首席科学家团队提供100平方米的科研空间,并对实验室建设给予优先支持。聘任期间,学院研究院将组织首席科学家团队进行年度考核、中期考核和期满考核,对聘任期间考核成绩为“优秀”、“合格”的首席科学家团队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和补贴。成绩优异的首席科学家团队将奖励120万元;对于合格分数,首席科学家团队将给予90万元奖励。 《执行办法》还提到,在聘任过程中,聘任团队有弄虚作假、违反师德、严重教学事故、违反法律法规等行为的,取消聘任资格。记者从“江苏科技大学”获悉2024年招聘“首席科学家工程”团队人才及科研助理公告”,郭为国家级人才。其团队主要从事块体纳米结构金属材料研究,包括样品制备、微观结构表征、结构稳定性、综合力学性能和理论化学性能。团队锚定国家重大专项“深海空间站·深海作业装备”具体需求,瞄准国际前沿和国家基本需求,重点在结构设计上取得突破多尺度纳米金属材料及其制备技术编辑 | 段炼,易其江校对 | 闻多经济新闻整理自九派新闻、界面新闻、中国新闻周刊、公开信息等。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,包括照片或视频)由自媒体平台“网易”用户上传发布e账户”。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注:以上内容(包括图片和视频,如有)由网易HAO用户上传发布,网易HAO为社交媒体平台,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